在我们的认知中,永生意味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,无论时间如何流转,生物都不会走向死亡。但在自然界中,这样的生物几乎是不存在的。原因要从地球环境的变迁说起。
地球的环境并非一成不变,从诞生至今,温度、氧气含量、大气层成分以及土壤元素等几乎每个因素都发生了重大改变。而这些变化,对物种来说,都是潜在的死亡威胁。
比如,大氧化之前,地球上几乎没有游离氧,当时的物种都是厌氧生物。但当全球大氧化之后,一些不适应有氧环境的物种灭绝了。同样,氧气含量的变化,如石炭纪时氧气含量高达现在大气含氧量的160%,这种异常丰富的氧气含量也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。
此外,地球温度也存在周期性变化,有间冰期和大冰期之分。大冰期时,大多数植物停止生长,植物的种子不再发芽,导致地球上食物减少,造成部分生物灭绝。而极端恶劣的环境,每次大冰期都会导致一定范围的生物灭绝。
即使是那些看似拥有“永生”能力的生物,如水螅,在极端环境下也会采用有性生殖进行繁衍下一代。这是因为,对于生物种群来说,繁衍后代传递基因比个体的永生更为重要。
有性生殖虽然要消耗大量能量,但它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多的基因多样性,这使得生物种群在面对环境变化时更具适应性。
与之相比,无性生殖的后代基因与母本完全一致,缺乏基因多样性。基因变异虽然可能导致生物产生不利的变化,但自然选择会将有害的变异淘汰,只留下对生物有利的变异。
基因变异有助于生物适应环境,使它们能够在环境变化中生存下来。例如,在大氧化时期,部分生物基因发生变异,能够适应有氧气的环境,从而逃过灭绝。同样,当地球温度从炎热进入到大冰期时,一些具有适应寒冷基因的物种也有可能逃过这次灭绝。
从基因层面来看,自然选择并不回避死亡。如果一个基因能够帮助生物在年轻时争取到繁殖的权利,哪怕这个基因在交配之后快速死亡,自然选择依旧会保留这个基因。
这是因为,对于生物种群来说,种群的延续比个体的永生更为重要。为了应对地球环境的巨变,生物需要通过基因变异来适应变化,而这种变化来自于生物的生殖。
为了让新一代更好地活下来,老的一代必须死去,这样新的一代才可以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和能量。因此,人类无法逃脱死亡,这是基因中已经注定的事情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河南新代实业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人类为什么无法逃脱死亡?因为种群的延续比个人的永生更重要 》